kk体育官网手机版
首页» 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采集表
201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采集表
kk体育官网手机版 - 百度百科

201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信息采集表

高校名称: 山西大学 (盖章)

专业名称: 教育学

**码: 040101

专业类: 教育学

专业负责人: 刘庆昌

联系电话: 13934140692

山西省教育厅制


填表说明

1.采集表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准确严谨。填报内容不得有空缺项,如无内容应填“无”。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页码清晰。

3.采集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所在高校基本情况

二、报送专业情况

1.专业基本情况

2.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3.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4.3年本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和支持情况

5.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6.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7.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8.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9.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三、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一、所在高校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

山西大学

学校代码

10108

学校办学

基本类型

□地方院校 部省合建高校

公办 □民办

在校本科生总数

24061

3年年均本科招生数

6127

专任教师总数

2138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比例

50.7%

生师比

16.6

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92.5%

推进高水平本科建设整体情况

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山西大学面对新时代本科教育新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始终将本科教育置于学校工作中心地位,注重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凝神聚力建设“6加强版”一流本科教育。

营造改革氛围,加强顶层设计。学校召开了“山西大学学习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专题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出台《新时代山西大学强化本科教育行动方案》,明确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与措施,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

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学校出台《山西大学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已撤停25个专业。全面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积极组织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申报。主动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以山西文化旅游专业群建设、多学科融合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大数据+管理”试验班为切入点,推进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修订培养方案,加强标准建设。学校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大修订,坚持问题导向、对标一流,重点找准差距、取长补短,在严格压缩学分学时的基础上,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六卓越一拔尖”2.0版、三级专业认证体系特别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新标准、新理念、新要求融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价值引领,加强课程建设。学校坚持遵循“两性一度”标准,积极开展“金课”建设,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立项建设7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示范课程,开设“感知山西”系列通识课程,成为“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学校。大力推进在线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革命,2019年投入专项经费制作20门精品在线课程,建设39门省级线上、线下精品共享课程。

深化双创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实施科研训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特别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共享育人机制,深化双创实践和实训内涵,建设创意、创新和创业“三创融合”协同教育平台和创客空间,全力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

完善过程管理,加强质量建设。学校全面修订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毕业及学位授予条件,提高学生学业难度。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首要抓手,出台师德师风奖惩办法。加强本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组建新一届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持续开展教学检查督导,完善质量评估保障体系,全面开展质量文化建设。

学校关于本科

人才培养的重要

政策文件

(限10项)

序号

文件名称

印发时间

1

《山西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112

2

《山西大学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实施办法》

20122

3

《山西大学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

201711

4

《山西大学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20183

5

《新时代山西大学强化本科教育行动方案》

20194

6

《山西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工程实施方案》

20194

7

《山西大学关于教授、副教授参与本科教学的若干规定》

20196

8

《山西大学本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

20196

9

《山西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20196

10

《山西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20196









二、报送专业情况

1.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教育学

**码

040101

修业年限

4

学位授予门类

教育学

专业设立时间

1999

所在院系名称

kk体育官网手机版

专业总学分

160.5

专业总学时

2364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21%

本专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

100%

注:以上数据填报口径为2018-2019学年数据。

2.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刘庆昌

性别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历

博士研究生

出生年月

1965.11

行政职务

院长

学位

博士

研究方向和近三年

主讲的本科课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教育哲学、教学论研究

主讲课程:《教学论》《教育工学》

基本情况:1993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6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优秀专家”;2008年被确定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013年被评为山西省教学名师;201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荣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专家。著作《教育工学》获得2018年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论文《教育改革的正当之思》和著作《广义教学论》分获20162014年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论文《反思性教学的两个教学链》获得2007年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3.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年份

毕业生

人数

境内升学

人数

境外升学

人数

就业人数

自主创业

人数

2018

66

24

1

13

28

2017

65

29

1

25

10

2016

37

21

1

6

9

4.3年本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和支持情况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所获奖励或支持名称

时间

等级

授予部门

教学成果奖

1

《教育研究方法》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

2011

一等奖

山西省

政府

2

教学名师与

教学团队

1

刘庆昌

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4

宝钢教育基金会

2

刘庆昌

山西省教学名师

2013

山西省

政府

专业建设

1

山西省品牌专业

“教育学”

山西省品牌专业

2005

山西省

政府

2

课程与教材

1

《教育工学》

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奖

2018

一等奖

山西省

政府

2

《社区教育》

全国百所高校规划教材

2015

教育部

3

《广义教学论》

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奖

2014

二等奖

山西省

政府

4

《教育研究方法》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

2011

一等奖

山西省

政府

实验和实践

教学平台

1

心理学实验室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示范中心

2010

山西省教育厅

2

教学改革

项目

1

地方综合大学教育学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

2015

省级

山西省教育厅

2

地方大学教育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4

省级

山西省教育厅

3

地方综合大学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改革研究与实践

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

2011

省级

山西省教育厅

4

教育学类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建设

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

2005

省级

山西省教育厅

5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教师德育专业化能力提升模式研究

山西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19

校级

山西大学

其他

(限50项)

1

山西省高校共享课程运行状况的调查研究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8

国家级

山西省教育厅

2

大学生经济水平对地位消费的影响:自尊和消费价值观的作用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8

省级

山西省教育厅

3

山西省教育学专业实践类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7

省级

山西省教育厅

4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6

省级

山西省教育厅

5

内隐-外显自尊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调节作用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6

省级

山西省教育厅

注:1.专业建设指本专业获得省部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一流专业等建设项目支持情况。

2.其他指本专业教师和学生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奖励和支持情况。

5.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限500字以内)

专业定位:以教育学学科学术教育为基础,充分考虑山西省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宽泛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技术,了解当代教育改革动态,熟悉教育系统主要工作岗位实务,能在各级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教育咨询、教育传媒、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历史沿革:1929年教育系建系,1980年教育系恢复招生设学校教育专业,1985年设教育管理专业,1999年设置教育学专业。2005年教育学专业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教育学原理”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专业特色:形成“通识+分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在“通识部分”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前沿类课程,并特设《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逻辑学》等课程;在第五学期“分流”阶段,提供学术方向和应用方向的分流课程。

专业优势:第一,在支撑教育学专业师资力量与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教育学学科学术教育优势,与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错位发展;第二,开设具有前瞻性与开创性的课程,《教育工学》《社区教育》等课程就是代表;第三,在支撑相关课程的基础方面,形成以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为支撑的教育学类课程,以省人文社科基地为支撑的高等教育学类课程,以山西省重点心理学实验室为支撑的心理学类课程等课程支撑体系。

6.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限1000字以内)

1)在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从2009年开始实行“通识+分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自觉进行教育学专业改造,以此为契机申报并获批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2)在课程教材与教学建设方面:重视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创新等方面与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紧密结合,适应教育学专业发展与实践需求,强化通识课程,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逻辑学》等拓展性课程;开发了《教育工学》《广义教学论》《社区教育》《教育研究方法》等特色类课程;进行了教材建设,其中:《教育工学》和《广义教学论》获得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社区教育》获全国百所高校规划教材,《教育研究方法》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为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学院与省内14所中小学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进行实习实训。在实践教学方面,秉承实践活动经常化、专业见习规范化、专业实习科学化的原则,自主编制了教育学专业实践教学手册,包括:《教育实习工作一般流程》《实习守则》《请假制度》《备课、上课基本要求》《听评课记录表》《实习日志》《教育反思》等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来引导和规范教育实践教学。此外,从2003级教育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开始,编制专业《实习集锦》,延续至今。

4)在本科生科研训练方面:教育学专业为了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特制订《教育学专业百本经典阅读书单》,并选派优秀的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注重从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开题、中期检查、课题验收等方面对本专业学生进行科研指导。通过对本科生科研训练有针对性的指导,既提高了科研训练项目的申报数量和质量,又提升了学生热爱专业学习、积极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5)在教学日常管理方面:教育学专业制订了教学日常工作管理的相关规定,使得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堂辅导与答疑、试卷制定与考试、论文选题与指导、听课与评课等教学环节有章可循,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和规范教学档案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的日常教学管理,为深化教育学专业综合改革提供了有效支撑。

正是通过以上五个主要方面的教育学专业综合改革,在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中,教育学专业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评价,并成为山西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的典型。

7.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限500字以内)

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第一,根据教育学专业建设需求,有计划地引进人才,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原则,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师资结构体系;第二,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从2015年开始举办“好教师”月活动,通过聘请优秀教师开展教育专家论坛、听评课活动、教学竞赛活动、教师师德师风专业学习活动等系列活动,既提高了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又提升了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第三,从2007年开始每月末举办“学术沙龙”,每次推选一位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研究兴趣,在专业内部开展学术交流,通过思想与思想、观点与观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了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第四,坚持让教师在教学与科学的互动研究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并注重科学研究项目在专业教材建设、教学改革项目中的引领作用,从而形成了以《教育工学》《社区教育》《教育研究方法》等为代表的特色课程。

2)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第一,规范教学研究活动,尤其注重从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方面规范管理,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第二,形成“基层教学+基层研究”联动机制。以本专业教师为主动,形成了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基层研究小组,用科研来反哺教学,既锻炼了专业教师的学术能力,又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从而形成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促机制。

8.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限500字以内)

1)在宏观层面: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中心形成了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机制。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教学工作提供政策咨询与教学规范咨询服务,并充分发挥两位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注重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教学工作相关政策咨询与教学规范咨询服务。

2)在中观层面: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形成专业教育领域的发展机制。教育学教研室主要负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师听评课、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期检查、答辩以及本科科研训练方面的指导工作,为教育学专业各个层面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机制。

3)在微观层面:以院系领导听评课、师生座谈会、教学档案建设等为依托形成了对教育过程各环节的监控机制。院系领导通过听评课,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与相关任课教师交流反馈的基础之上,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基层教研室组织及学院大会上进行集体反馈,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师生座谈会,了解和收集与本科教学各个环节密切相关的信息,以此来拓宽教学信息反馈的渠道,增强对于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指导的切适性和有效性。

通过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既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又获得了本专业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百分之百的满意反馈。

9.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限500字以内)

20162018年的近三年,教育学专业共有168名毕业生。其中:共有74名同学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占总毕业人数的44%,在他们中间有22位同学升入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双一流”学校就读,占总升学人数的30%;共有3名同学选择境外就读,占总毕业人数的2%。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攻读硕士的同学,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所表现出的扎实理论基础、勤奋学习态度,受到了所在学校领导和导师的一致好评,并成为扩大山西大学教育学专业乃在山西大学影响力的重要学生群体。16届的毕业生中有3名同学考上了博士,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除升学的同学以外,三年来教育学专业共有91名学生选择了就业和自主创业,占总人数的54%。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毕业生学生在基层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吃苦耐劳、服从安排、勤学好问、上进心强等特点给予高度评价。其中本科担任学生会工作的同学,毕业后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强的全局观和集体意识,并很快成长为单位业务骨干,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总之,近三年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在升学、就业方面,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表明教育学专业具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三、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限800字以内)

主要思路:

以专业发展定位为抓手,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大学教育学专业的特点,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与文化特色优势,在教育学学科学术教育上形成教育学专业教育的学科学术优势;与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错位发展,创造自身可持续发展与可供同类院校教育学专业发展借鉴的经验;贯彻“以学生为本”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综合考量、科学设计进一步提升本专业毕业生的学科学术能力和教育行业工作的适应能力,增强本专业学生培养工作的教育含量与学术含量,为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举措:

1)在原有“通识+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准确把握专业发展趋势和教育实践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2)充分发挥教师职务晋升与绩效改革的杠杆作用,修订考核与评价标准引导教师科研与教学并重,并自觉地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教学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借鉴学术沙龙活动的成功经验,举办教学研究沙龙,提升基层教学组织的教育专业内涵,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基层组织保障;

4)在原有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拟建立基地学校教师与本专业教师互动交流的机制,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内容的变化与教学方式的革新搜索实践领域的信息,并通过鼓励教师为基地学校质量的提升自觉服务的方式,使本专业的教育与当地学校教育发展的需求有机结合;

5)为推进教育学专业改革,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追踪长效机制和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抽样调查机制,及时发现专业教育在教育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滞后与不足,为周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获取可靠的信息。

学校意见与承诺

我校承诺,如获立项建设,将对该专业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安排充足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并给予充分的人员支持、物质保障、政策倾斜,并将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确保专业建设顺利完成,通过认定。

(学校公章)

2019621

省教育厅意见

(盖章)

1

网站地图